#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妇产与小儿科学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产科学、新生儿科学、围产科学和母胎医学等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李晓雨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 妇产与小儿科学专题丨10
子宫腺肌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生长,同时伴有病灶周围的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约15%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通常与其他激素依赖性增生性疾病有关,子宫腺肌病可以通过影像学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的主要成像方式是经阴道超声和磁共振成像。
Review Article
O'Shea et al.
Semin Reprod Med 2020; 38(02/03): 119-128
DOI: 10.1055/s-0040-1719017
1. 经阴道超声检查
患者准备:患者需排空膀胱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特点
1)子宫肌层回声欠均匀: 病灶回声可降低或增强、边界不清,50%患者肌层内可见囊性回声;
2)子宫体积呈球形增大或前后壁不对称;
3)子宫结合带显示不清:子宫肌层近内膜肌层交界面内出现线状、高回声结合带的增厚、连续性中断或显示不清。子宫腺肌病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弥漫性(图1)或局灶性(图2)表现。病理学上,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的异位生长贯穿子宫肌层,连接区变宽。局灶性子宫腺肌病,也称为腺肌瘤,是子宫内膜组织进入子宫肌层的局部区域,通常表现为低回声的子宫肌层肿块。囊性子宫腺肌瘤(图3)是美国子宫腺肌病最特殊的发现之一,囊肿通常很小,大小在1-5mm之间,通常是无回声的,含有液体。
图1
图2
图3
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误区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和平滑肌瘤的区别特征包括边界、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和多普勒成像上的血管表现。与典型的界限不清的子宫腺肌病相比,平滑肌瘤有明显的边界。子宫内膜在子宫腺肌病的超声中边界模糊,而平滑肌瘤往往表现边界清楚子宫内膜。
2. 磁共振成像
患者准备:无特殊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特点
结合带增厚用于在磁共振成像上诊断子宫腺肌病。T2加权序列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至关重要,表现为T2 WI低信号结合带。结合带增厚、边缘模糊、正常结构破坏。交界区厚度大于12mm是子宫腺肌病的迹象,厚度小于8毫米可排除疾病。见下图4。
图 4
磁共振成像诊断误区
共存的子宫内膜癌:在进行磁共振成像以确定肿瘤扩散程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子宫腺肌病的存在可导致高估肿瘤侵犯子宫肌层的深度。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层有腺性子宫内膜组织的子宫腺肌病可能看起来非常相似。有一些证据表明,DWI可以帮助划定子宫内膜肿瘤的边界。
3. 经阴道超声和磁共振的诊断性能比较
基于下表的三个研究,对经阴道超声和磁共振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经阴道超声(范围:72-79%)和磁共振成像(范围:77-78%)的敏感性相似。然而,与经阴道超声(范围:78-81%)相比,磁共振成像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范围:88-93%)。
4. 收获
经阴道彩超和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高准确性。影像学辅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助于做正确的治疗选择;明确病变范及程度判断,可以帮助研究症状与病变的关系。
阅读本刊更多论文,请点击这里。